OpenTalks #08

内容来源:OpenScience

应对精神疾病神经影像“个体变异”的努力

伴随着生活节奏加快,工作压力剧增,精神疾病(mental disease)日益成为困扰当代人正常生产生活的一类重要疾病。不同于生理性的身体损伤,精神疾病在日常生活中更难以被察觉,因此往往在发现病情时已经造成严重后果。
临床实践中,精神疾病主要通过临床量表进行诊断。但是,由于精神疾病的复杂性,仅仅依据量表可能会出现误诊的情况(例如,一些双向情感障碍患者只有在抑郁情绪比较严重时才选择就医,很容易被误诊为抑郁症)。
近年来,研究人员一直在试图寻找针对精神疾病的“生物学标志”,神经影像技术被认为有希望作为一类生物学标志在精神疾病诊断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期OpenTalk我们有幸邀请到了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的杨志老师分享其在探索精神障碍的脑机制的个体差异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研究的具体内容,请见如下摘要:

报告信息

时间:北京时间9月5日(周六) 21:30 ~ 22:45

zoom信息:Meeting ID: 935 7056 0786

报告流程:报告45分钟,提问15~30分钟
报告人:杨志,博士,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精神卫生中心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心理健康与脑影像研究室PI

题目:Efforts in tackling individual variability inpsychiatric neuroimaging

摘要

神经影像技术已被广泛用于探索精神障碍的生物学标志。精神障碍的脑机制存在较大个体变异,给寻找精神障碍的神经影像标志带来挑战。讲者将介绍在研究中发展出的应对这一挑战的两种途径:一种途径是避免从症状学分类出发做研究假设,而是分解神经影像的个体变异,先发现新的研究假设,再验证神经影像的变异与行为症状的关联。讲者也将简要介绍为实现这一途径所建设的跨疾病神经影像数据库;另一种途径是通过内容丰富的“自然刺激”激发精神障碍患者的脑活动与健康人的差异,从而依据脑活动异常特征识别精神障碍患者。

主持人:王鑫迪,博士,
Post-Doc, Montreal Neurological Institute, McGill Universi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