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penTalks #12

内容来源:OpenScience

Trick or treat——从学术圈到工业界

博士毕业做博后,博后之后找教职。除此之外还有什么别的职业发展路径?工业界是不是好的选择?工业界的工作到底是什么样子?学术圈与工业界是否互为围城?

本期OpenTalks邀请到了4位重磅嘉宾,为你揭开从学术圈到工业界的神秘面纱。

报告信息

时间

北京时间[GMT+8] 11月1日(周日) 21:30~22:45欧洲中部时间[CET] 11月1日(周日) 14:30~15:45

美国东部时间[EST] 11月1日(周日) 08:30~09:45

zoom信息

Meeting ID: 913 9401 0836

报告流程 

圆桌讨论

主持人

张磊 博士
维也纳大学心理学院博士后。主要研究复杂社会行为的认知计算机制。2017年曾在瑞士罗氏制药神经科学与罕见病领域实习。

分享嘉宾

(姓氏首字母排序)

劳俊鹏 博士
博士毕业于英国格拉斯哥大学心理学系,主要研究方向为不同文化的感知觉差异(例如:面孔识别)。博士后在瑞士弗里堡大学继续相关研究,并开始转向贝叶斯统计的心理学应用和算法开发;PyMC开发者之一。当前任职于Google苏黎世,Data Scientist。
任钰静 博士
本科毕业于北京大学医学部学习临床医学,而后在北京师范大学攻读认知神经科学博士。读博期间在英国UCL交流两年。毕业后,任职于尼尔森担任神经科学部门的神经科学家四年;而后转至罗氏医学部,先后从事医学策略规划、创新孵化器等项目。目前在罗氏制药担任神经科学和罕见病领域的医学经理。
王治国 博士
2011年博士毕业于中科院心理所,工程心理学专业。曾先后在荷兰阿姆斯特丹自由大学和澳大利亚麦考瑞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后曾在杭州师范大学认知与脑疾病研究中心任研究员。从2017年起,在加拿大眼动仪制造商SR Research公司供职。
张继涛 博士
博士毕业于德国海德堡大学,目前在制药业从事计算生物学的研究。工作着重于理解药物的安全性以及作用机理,以及为包括癌症、传染性疾病、免疫疾病在内的疾病探索及验证新型药物靶点。重点关注如何在药物研发中整合多尺度模型,包括分子水平,细胞水平,器官及系统水平,以及群体水平的网络,机理及机器学习模型。业余时间喜欢和家人在一起,当家人睡觉的时候,会看《哆啦A梦》漫画或者学习弹钢琴。

组织团队(按姓氏首字母排序)

NeuroChat团队

张文昊(Pittsburgh)

张洳源(SJTU)

张磊(Vienna)

应浩江(Soochow)

徐婷(CMI)

王鑫迪(MNI)

滕相斌(MPI)

孔祥祯(MPI)

胡传鹏(待业)

邸新(NJIT)

OpenTalks学术策划小组

张磊 (博士), University of Vienna, Austria

张晗(博士), National University of Singapore

王鑫迪(博士), MNI, Canada

王庆(博士), MNI, Canada

金海洋(博士), New York University Abu Dhabi, United Arab Emirates

胡传鹏(博士), 待业

耿海洋(博士), University of Groningen, the Netherlands